福建土楼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 [1],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 [2-3]平和土楼 [4]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3] [5]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38]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40]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7-40]
中文名
福建土楼
外文名
Fujian Tulou [31]
保护级别
世界遗产名录
县域分布
福建省永定区、南靖县、华安县 [6]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二宜楼
福建土楼试恋产生于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 [36]宋元时期,是酷遥民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最早提及“土楼”的志书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谕诏《重修虔台志》,记载明嘉靖章符键催乘三十八年(1559年)在闽西永安与连城交界处建土楼的事实。 [7]
明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恋胶删格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
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与清兵在闽南一带展开拉锯战,民间又建不少土楼、石楼以安生。 [8]
清代、民国时期,永定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懂仔龙的兴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其特点为规模宏大、去禁类型多样等。在晚期,外来文化影促背慨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9]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华丽的装饰。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永定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福建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
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最早的五云楼建于明代。
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结构复杂。整个土楼内部有四道防火墙,分割成四大部分;承启楼西侧的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侨福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侨福楼结构相对简单,楼内空阔只有最外层的一圈;五云楼离承启楼百米之多,特点是没有石砌墙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是高头乡江氏家族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楼前墙体向内已倾斜1.5米。 [14]

南靖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住户均为黄氏族人。
田螺坑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 [15]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河坑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
河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落。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年—1553年)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年—1972年)的落成,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 [16]

华安土楼

“土楼之母”齐云楼
穿过岱山村,在村子北端,有一个小山包,闻名遐迩的“齐云楼”雄踞其上,门牌为“岱山村楼门前56号”。之所以成为“土楼之母”,是因为齐云楼在上坪诞生得最早。 [3]
华安上坪土楼群
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为中型椭圆形土楼,楼高2层,以普通夯土与部分泥砖成墙,底墙厚1.5米。楼呈横式,与屋后山体平行。
二宜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中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别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即使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也会相差一度。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其建筑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独创,构造与众不同,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

平和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17]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18]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7]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19]
绳武楼
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袖珍圆形土楼。绳武楼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圆楼直径43.8米,24开间,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楼高三层,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卧室,每间都有楼梯通往第二层;第二层是各户私房;第三层是朝天院,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 [20]

诏安土楼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21]

建筑特点

播报
编辑

外形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10]

结构

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10]

特点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10]
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最厚处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10-11]
龙岩市永定区的振成楼按八卦图形设计,其神奇的构造倾倒世界;位于华安县的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最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由5座土楼组成,如飞碟从天而降,极富视觉冲击力;河坑土楼群13座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河道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绝景。 [40]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福建土楼
截至2018年,永定区现存土楼23000座,遍布全县每个乡村。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圆楼有360多座,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 [12]
说起福建土楼,很少有人将其与闽南扯上关系,事实上,在地处闽南的漳州,土楼遍布于这里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土楼数量多达一两千座,仅南靖县就有千余座。 [8]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包括“土楼王”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是“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泉州土楼共有63座,分布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洛江、石狮和泉港,其中安溪占了将近一半 [5]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居住文化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 [33-34]是“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35]
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在永定范围内,无论是哪一座土楼,楼内的男姓居民只有一个姓,而且都是血缘关系较近的同宗同族人。一家之内,家长说了算,一楼之内或全村同族之内,族长说了算,这是土楼客家人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所严格遵奉的一条原则。土楼中的祖堂是土楼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标志性建筑,处于全楼的核心地位。即是全楼居民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又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有限的生存空间是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5]

传说轶事

福建土楼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证实“核弹发射井”是福建南部居民世代居住的土楼。 [30]

活动建设

1995年11月,永定县举办首届“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观光节”。 [43]
2007年6月,中国·福建土楼建筑文化论坛在华安县举行。 [2]
2008年7月9日,南靖县举办首届福建土楼(南靖)文化节。 [42]7月10日下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节在福建永定举行。祖籍永定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为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发来贺电,并为客家文化节题词:“弘扬客家精神,开拓传统文化”。 [45-46]
2009年12月6日,南靖县举办第二届福建土楼(南靖)文化节。 [41]
2010年5月6日,第三届土楼妈祖文化节在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举行。 [26]
2011年4月25日,南靖县梅林镇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福建土楼”妈祖文化节。 [27]9月9日,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在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永定振成楼隆重开幕。 [44]
2018年12月1日,第二届福建绳武楼旅游暨芦溪红酒文化节在华安县举行。 [28]
2020年元旦,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举办“寻找记忆中的故乡——艺述古建·土楼”为题的灯光秀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月6日,每晚有两场表演。 [29]

文物价值

播报
编辑
高北土楼群
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福建土楼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 [22]
由于当地土匪经常出没,为了抵御外敌,建造了适合固守的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楼,牢固耐用的土楼外墙,神奇的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筒与地方通道,以及牢固严密的防卫体系。土楼的结构能够均匀的承受各种负荷,其外墙厚一至二米,而且底部最厚,越往上越薄越往内倾斜,形成像心状。在地震而有裂缝后,它会自动愈合。除此之外,一二层没有设有窗户,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而上面的窗户因为外墙较厚,有些仅仅是开凿了一个洞,而这些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射击孔来防御敌人。当大门闭合时,土楼将自动生成牢不可破的堡垒。现如今,那些防御设施依然有科研价值。 [22]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1998年5月,永定县成立了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机构,把土楼“申遗”列为继棉花滩电站、梅坎铁路之后的第三个重点工程,举全县之力推进这项工作。
1999年2月,初溪土楼群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一。同年10月,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23]
2000年3月,华安县东阳楼被公布为华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把南靖、永定、华安三地土楼联合起来,以“福建土楼”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7]
2008年,永定结合文物普查开展特色土楼调查,调查了613处特色土楼,新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15处,并着手编制《福建(永定)土楼保护规划》;漳州市聘请专业机构对各世遗点的游客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进行科学测算,编制了《福建土楼保护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32]
2009年8月,永定县启动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2009年10月,永定县成立创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优秀旅游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创建工作。
2010年10月1日起,福建土楼使用统一的标志和统一的宣传口号进行宣传推介。 [6]
2011年,永定县制订“世遗”土楼五年维修计划,规划筹措8000多万元对23座“世遗”土楼进行全面维修。 [24]
2017年5月初,龙岩市永定区投入477万元对集庆楼启动了全面修缮工程。 [24]